交通运输结构减排已经提升到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致力于打赢蓝天保卫战。
涉嫌违法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现场必须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各街道(镇)16.严格管控餐饮油烟排放。严格落实本区烟花爆竹禁放限放措施,特别强化针对春节、元旦、节假日等时间点的管控措施。组建专门队伍,重点整合区环保、发展改革、商务委、建管委、绿化市容、公安、城管、质监等部门力量,形成部门合力。违法情节严重的,一律予以关停。责任单位:区环保局2.深化实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环保局、区建管委、区绿化市容局8.强化工程机械污染防治。责任单位:区建管委、各街道(镇)10.加强拆房工地扬尘污染控制。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林区大型野生动物不断增多,这里的环境已适合东北虎豹、棕熊等珍稀物种生存。
过去一年,黑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积极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快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管控机动车污染,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效果。2017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整体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8.7%,PM10年均值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优于66微克/立方米的考核目标安徽省日前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并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和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对两高一剩行业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生产采取差别电价、水价。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治污力度大、环境质量改善显著的给予重点支持。《意见》明确,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对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省级秸秆产业示范园区进行资金奖补。《意见》涉及九个方面共计30条,内容涵盖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
支持以市场化、多元化为导向,拓展生态补偿制度覆盖面。支持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价格支持政策。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与信贷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推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同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意见》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9.4%,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面布点监测PM2.5,向全社会实时公布空气质量1999年至今,广东已建立起310个各类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这就是当年的污染大户20多家印染厂、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厂房凤凰涅槃、华丽转身的成果。空气质量下降,一时成为各市领导的重点议题,各地纷纷出台应对措施。最严重的就是下黑雨。2017年,深圳发布房屋拆除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8项特区技术规范。60岁的深圳居民敖建南在南头半岛住了23年,他的记忆中,当时家里阳台晾晒的衣服上都是电厂排出的黑油污。
深圳以深圳标准引领深圳大气质量。广东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李智广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广东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向好,全省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稳定达标。2017年,结构调整再获标志性进展,广东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5.8∶49.6∶44.6,调整为4.2∶43.0∶52.8,珠三角优化调整为1.6∶42.1∶56.3,区域经济洁净度整体提升。
以环保和空气质量作为目标约束,广东踏上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与官方的紧张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雾霾这个概念正淡出珠三角居民的话语体系,相关话题绝少出现在朋友圈,珠三角多个城市也长期居于全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前列。
随着综合整治不断推进,如今,在深圳东滨路和南海大道交界的地方,荔秀服装街分布着4300多家商铺,拥有自主创新服装品牌30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设计队伍、自主运营和销售团队形成一条龙服务。这样的转型,几乎每一天都在广东发生。对此,广东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说:广东能完成连续三年达标的任务,在于精准施策,坚持源头防控、统筹治理、持久作战,奋力推动大气环境改善。万元GDP能耗由2000年的0.88吨标准煤,降至2014年的0.49吨标准煤。
下一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广东将以精细化管理推动深层次调整,继续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淘汰整顿散乱污企业力度。十二五期间,广东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了44.7%、43.5%、46.3%、49.9%。
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超过末端治理,这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必由之路,从过程治理着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重点。与2000年相比,广东GDP增长8倍,区域PM2.5指标年均浓度却减至2017年的34微克/立方米。
过去五年,惠州市的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并长年上榜全国空气质量前十城市,原因就是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审批,项目环保否决率在10%以上,并以每年10%的速度淘汰落后产业。为推进绿色、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广东电网启动节能发电调度,将发电机组负荷率与能耗及排放量化挂钩,优先调度可再生及清洁能源,按照煤电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出台,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燃煤小锅炉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等重点任务。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洁净度2018年春节刚过,一则信息让广东的干部十分头疼:2017年广东全年PM2.5平均浓度从上年的32升到34。近年来,广东全省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稳定达标,珠三角在三大重点防控区域率先达标,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向好。如今,深圳是全国唯一的全市禁燃高污染燃料、淘汰全部散煤和普通工业用煤的城市,也是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国占比最高、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全球最多的城市。
从最高峰时一年雾霾天数超过200天,到现在年均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广州在超大城市中空气质量率先摸杆达标。如果没有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就不会有广东现在的这种达标。
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超过85%的珠三角,在三大重点防控区域中率先达标。当时,南头半岛承载了深圳市80%的氮硫排放源,煤电厂、燃油电厂、印染厂一度在这里连成片。
广东正是用蓝天宣告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携手前行,宣告了要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广东全省和珠三角地区超额完成考核目标。